盤點幾個感統訓練的常見誤區
發布時間:2021.11.05 點擊:1971 次
感覺統合訓練已經被更多的家長接受認可,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
感統訓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,但仍有一批家長對感覺統合存在著理解上的誤區,下面小編來盤點幾個
感統訓練的常見誤區,來看看你中招了嗎?
1、孩子長大就好了 當孩子出現如語言發展遲緩、膽小怕生、身體協調能力差等情況時,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是孩子還小的緣故,等以后長大之后就會好了。
但其實感覺統合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,需要孩子從小與周圍的事物保持接觸,接受周圍環境的刺激,主動通過訓練來促使感覺統合不斷發展,如果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訓練和學習機會,那么感覺統合能力便無從發展。
2、有問題的孩子才需要做感統訓練 很多家長聽說感統課程之后,就覺得是給特殊兒童上的課,自己的孩子很正常,不需要做感統訓練,殊不知感覺統合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活動,包括我們的學習、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感覺統合。
由于現在的兒童游戲的時間和空間變小、家長過度保護等因素導致現在的感統失調的兒童越來越普遍。所以讓身邊的孩子多進行感統訓練,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成長空間。
3、感統訓練就是體能訓練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做感統訓練就是做各種游戲和運動,于是覺得體能訓練可以替代感統訓練,其實不然,體能訓練更多的是刺激肌肉和神經的發育,對于感官的刺激非常有限,而感統訓練則是讓孩子接受大量的、豐富的感覺刺激,以達到激活孩子心理、引發積極行為反應的目的。
4、忽略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 很多家長由于對感覺統合并不十分了解,所以覺得孩子只要是感統失調就都是一樣的問題,其實,感統失調也分為觸覺失調、前庭覺失調、本體覺失調,不同的孩子實際情況也不盡相同,感統訓練需要針對不同的孩子、不同的問題做不同的訓練。
5、感統訓練交給機構和老師就好了 有的家長給孩子報了
感統訓練課程,覺得花錢給孩子上課了,自己就不需要再去費心了,其實孩子需要在更廣闊的大自然環境中去獲得更豐富的視、聽、嗅、味、觸、前庭、本體等感官的刺激,促使感覺統合的發展,家長作為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,能給孩子樹立很好的榜樣,并且,家長花時間陪伴孩子也能增進親子關系。
以上就是幾個感統訓練的常見誤區,家長如果希望通過感統訓練來改善兒童感統失調,可以讓機構感統訓練和家庭訓練相結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