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多大開始說話是正常的?
發布時間:2021.04.12 點擊:1981 次
一般來說,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包括發聲、認字、寫字、思維邏輯、組句、對話、以及對詞匯的認知和理解。語言不是生來就有的能力,而是建立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,通過后天生活中的學習逐漸掌握的,如果缺乏足夠的語言能力訓練,很容易出現
孩子說話晚的現象,那么
孩子多大開始說話是正常的呢?
每個孩子的能力發育情況不同,開口說話的時間也不一樣,并沒有準確的答案,但也會遵循一定的兒童成長發展規律。就絕大多數情況來說,一般孩子在一歲左右就開始牙牙學語,兩歲左右基本可以簡單的溝通,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兒童語言發展的主要階段。
0-1歲——語言準備階段

寶寶2~3個月時,除了哭聲,還會在吃飽睡足時發出a、e、m、n等聲音;到半歲可以發出一些ma、da、ba、na等組合音,也稱之為“牙牙學語”;7~8個月時聽到家長說的一些詞匯,可以有一些基本的聯系,如提到“媽媽”就會轉頭看向媽媽;10個月左右對常用詞有一些基本的理解和反應。
1-1.5歲——單詞句階段 這個時期的寶寶能夠逐漸聽懂大人說的話,并做出轉頭、前傾、簡單動作應答等回應,例如聽到“拜拜”就會舉起手來揮一揮,通過大人的表情和反應來判斷自己做的是否正確。大約能說幾個詞匯,發音往往也不是很準確、清晰,容易把“哥哥”說成“多多”,這時家長需要及時引導正確的讀音,不要因為孩子這樣發音很可愛就放任發展。
1.5-2歲——多詞句階段

一歲半之后,孩子的詞匯量開始迅速增長,到兩歲基本可以掌握200~300個詞語,并且逐漸有概括意思,如“娃娃”不是單指一個娃娃,而是對所有娃娃的統稱。這個時期會嘗試將幾個單詞組合在一起表達自己的意思,如“我、餅干、甜”,意思就是“我要吃餅干,很甜”,雖然并不連貫,但也能大概了解孩子想要表達的需求。
2-3歲——簡單句階段 三歲的孩子大約可以掌握300~700個詞,說一些合乎正常語法的簡單句子,能夠包含主語和謂語,例如“寶寶要吃蘋果”,習慣用名詞陳述自己或他人的行為,隨著語言能力不斷發展才會用代詞,隨后是形容詞、副詞和連接詞。
兒童語言的鍛煉離不開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,家長們一定要抓住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,進行適當的
兒童語言訓練對語言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,以上是對“孩子多大開始說話是正常的”的詳細解答,希望有所幫助。